貿易摩擦享有主場優勢的國家
依據1962年以來資料顯示,美國總統支持度增加,期中選舉執政黨國會席次往往傾向增加。以目前民調狀況下,民主黨稍佔優勢,共和黨國會席次可能降低。市場認為共和黨期中選舉選得好,貿易戰有效,將持續單邊主義。但選舉結果共和黨若不如預期,貿易戰議題則可能降溫。此外,歷史數據顯示一旦期中選舉後,執政黨並非國會多數,則美國總統跛腳,預算赤字往往傾向改善。但期中選舉後,若執政黨仍掌控國會多數,預算赤字則傾向擴大。
觀察美國股市自1990年來的季節性表現,每年3~4月及10~12月,不論是月報酬或是正報酬機率都表現相對佳,而每年6~9月的月報酬或是正報酬機率都表現較差,因此才有5月賣股9月買股的說法。美國期中選舉是11月初,依據往例,接近選舉日市場往往傾向保守,選後才有所表現。因此推估美國股市10~12月年底資金效應,可能晚一個月發動。
以今年S&P 500 指數EPS成長貢獻來源分析,減稅是最大貢獻,能源價格上漲次之。今年各季度S&P 500 EPS成長率達到雙位數成長,瑞士信貸預估各為26.3%、20.1%、22.6%、18.6%。
截至目前,因為貿易摩擦對美國報復徵收額外關稅的國家有中國、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各國已生效的對美加徵關稅總額約為530億美元,占美國2017年商品出口總額的3.4%和名目GDP 的0.27%。而中國對美國340億美元商品徵收額外關稅,主要是農產品、汽車、以及煙草和酒等產品,預估會拖累S&P 500指數2018年整體淨利年增率0.1%。若加征關稅範圍擴大至清單二中的160 億商品,預估僅拖累S&P 500指數2018年淨利年增率0.4%。最壞狀況是: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至非關稅領域,所有美國上市企業來自中國的收入減少一半,預估拖累S&P 500指數2018年淨利年增率2.43%。相對於今年20%的獲利成長,美國在貿易戰中享有主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