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投顧1月投資組合報告
目前經濟細項指標開始出現分化,12月美國ISM製造業大幅滑落至54.1(MoM-5.2),當中新訂單下滑幅度最大至51.1(MoM-11),顯示生產者態度趨於保守;然而12 月非農就業增加31.2萬人,為2017年3月份以來最高,此外每小時平均薪資年增3.2%,為2009年3月以來最高,代表美國就業狀況依舊蓬勃發展,仍處在較健康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表示,未來將快速及靈活地調整政策來因應經濟狀況,且並無預設的政策路徑,近期隨著油價重挫,通膨攀升疑慮因此降低,如PCE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也連續走緩兩個月,間接減輕聯準會Q1升息壓力,加上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只是放緩並非衰退,因此在短線美股跌深下,Q1或有反彈的機會,積極投資人不妨可以考慮波段操作。
歐洲央行於去年12月中旬表示,可能維持基準利率不變直至2019年夏末,當中坦言對歐元區經濟預測惡化,經濟成長與通膨可能下行,透露出歐洲經濟也伴隨新興市場開始放緩,當中英國局勢,仍有如霧裡看花,歐盟最高法院裁決在下議院投票前夕宣布英國能單方面撤銷脫歐決議,重返歐盟的懷抱,一度激勵英鎊大漲,然而近期下議院脫歐投票反對票高於支持票數高達230張,為英國歷史中執政黨在下議院表決最嚴重的一次慘敗,使英國未來可能陷入長期的政治泥淖中,前途依舊是未知數。
聯準會於12/19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符合市場預期升息一碼,且在新聞發佈會上稱目前利率已處在預期中性利率底部,貨幣政策不需維持寬鬆,將可採取中性政策,並針對近期川普頻頻發表不滿升息等言論,強調聯準會其超脫政治影響獨立性。此次聯準會除了公布利率決策與利率預期,也微幅下修2018~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2018~2021 核心PCE,上調2021年失業率的預期,凸顯出聯準會對未來經濟走勢態度轉為保守。
由於歷經12月美股大跌後, S&P500本益比大幅修正至近10年平均-1標準差附近,加上S&P500股利殖利率與2年公債殖利率利差收窄,可能造成投資人對於股與債的偏好改變,較積極且偏好波段的投資人可以考慮逢低佈局美股,並適時獲利出場,而偏好穩健保守的投資人,則建議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佈局。
彭博巴克萊新興市場美元債指數殖利率在經歷2018年土耳其及阿根廷的危機後,最差殖利率位在長期相對較高的水位(5.86%),過去歷史資料顯示當殖利率大於6%為該指數波段相對低點,且新興國家財政體質易隨時間改善,外匯存底相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海嘯明顯充裕許多,再者新興市場債指數從1998年至今,未有連續兩年負報酬,此時投資新興市場美元債的機會與價值逐漸浮現。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各國央行調控政策靈活性,及對於市場的敏銳度與過去幾次危機相比已增加不少,因此在面臨末升段的經濟循環時,可能較不會出現急遽衰退的現象,而是軟著陸,整體而言企業仍有一定的獲利空間,投資人不需過於擔憂2008年金融海嘯重演;但有鑑於過去升息末升段時,價格波動往往較大,因此對於積極或者保守的投資人,皆建議適度增加美國公債及高評等債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