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美元債再度受到市場青睞
2018年在美國利率快速上升的壓力,以及部分新興國家的負面消息下,新興市場債遭遇沈重的賣壓,根據EPFR全球共同基金資金流向統計,新興債基金2018年度全球共流出約109億美元;不過,隨著美國聯準會態度從鷹派轉為鴿派,市場重新開始青睞跌深的新興債,2019年以來截至1月16日,全球新興債基金共獲淨流入49億美元,而在目前收益率仍具吸引力下,新興債有機會在今年一吐怨氣。
過去由於新興國家實力不足,加上匯率制度缺乏靈活性,對國際投機者攻擊貨幣的保護較為脆弱,然而目前主要新興國家大多採用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且外匯存底較過去亞洲金融風暴(1997)、次貸風暴(2007)兩次危機時雄厚,系統性風險已明顯較低(詳見圖二)。
由於外匯存底的主要貢獻常來自於出口,對於國家穩定匯率能力有重要影響,一定程度表彰其國際清償能力,所以當一個國家的外匯存底較高時,其應對風險能力較佳,圖一為幾個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存底,當中可以觀察到近20年來,自從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過後,許多新興國家的匯率由固定匯率制改成浮動匯率制之後,外匯存底明顯改善。 此外對照各國信用風險利差(CDS)與經常帳(CA)佔GDP比(如表一),兩者呈現負向關係,因為當一個國家的經常帳盈餘佔經濟產值比例越高,信用風險通常越低且越穩定。
綜上所述,整體新興國家的違約風險相對有限,但新興債殖利率在2018年受市場因素大幅上升,過去歷史資料顯示,當殖利率大於6%通常新興債指數波段相對低點(詳見圖三),且在收益率具吸引力下,此時投資新興市場美元債的機會與價值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