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持續投資的兩個理由
美國聯準會(Fed)元月利率會議記錄顯示,幾乎所有與會官員都同意最好今年內開始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市場樂觀解讀Fed立場傾向鴿派,激勵金融市場投資氣氛全面回溫,包括MSCI世界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亞太(不含日本)指數開年來漲幅均超過一成。 (資料來源: Bloomberg。資料期間:2018.12.31-2019.2.28)。
此外,過去幾年各央行陸續施行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資金湧入金融市場,造成各資產波動度已經大幅偏離歷史長期平均值,隨著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歷程已臻於成熟,而其他地區尚未真正啟動,市場風險正逐步增溫。
未來,當各國貨幣政策轉向緊縮,過去低波動時代將逐步退場,各資產波動度勢必往長期均值靠攏。 (資料來源: Bloomberg。資料期間:2017.12.31-2018.12.31)
這時候或許投資人會想,既然預估未來市場波動可能加大,是不是現在乾脆不要投資,只要緊抱現金就好了?我們認為,基於底下兩個理由,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認為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未來10-15年依舊能提供給投資人的優於現金的報酬水準。除了美股因最新風險溢酬已低於長期平均水準,而被我們下調美國大型股未來10-15年的資產報酬;其他主要資產的長線報酬率預估,都被我們進一步上調。
像是2018年表現落後的新興市場股,我們在「2019年長期資本市場假設」報告,上調其未來10-15年的報酬率預估50個基點至8.5%。如此一來,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股票的預估報酬率差距也跟著擴大,以美元及當地貨幣計價的差距分別達到2.75%與3%。
另外,在固定資產方面,在短天期利率進一步上揚,長天期殖利率的上檔風險降低的情況下,我們預期殖利率曲線將趨於平坦或出現翻轉,只是未來利率絕對水準預料仍將偏低,而利率下滑、殖利率趨平將是未來10至15年的常態。
也因此,我們今年把美國中期公債的長線報酬率由3%調升至3.25%,特別是固定收益投資中最具報酬潛力的信用債,美國投資級企業債由3.5%上調至4.5%,美國高收益債則從5.25%躍升至5.5%。
第二個投資人應該持續投資的理由則是,長線投資的效果著實驚人。
若投資人自1950年以來至2018年底,選擇用相同一筆資金來以投資「50%美國股票+50%美國債券」,而非100%投資美國債券或美國股票,除了一年滾動期間報酬率有可能出現負值,其他5年、10年和20年滾動期內報酬從未呈現負數,突顯「多重收益策略」能幫助投資人建立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除了能有效管理波動風險,同時又有機會享受資產資本利得增值以及收益。
總括來說,美國聯準會升息態度轉偏鴿派,加上美中貿易衝突可望有解,激勵全球投資人樂觀情緒轉趨樂觀,不過,投資人也不應該對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掉以輕心,此外,主要資產的長線報酬表現可望打敗現金,加上及早投資的複利效果和「多重收益策略」對投組帶來的穩定效果,皆有助投資人達成累積資產的理財目標。
我們建議投資者應該考慮整個經濟周期間內的報酬可能性,並向具有長線視野,同時又坐擁國際資源的經理人尋求投資意見,且按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以及投資年限,挑選適合自己的嚴謹投資策略。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應在投資前先徵詢專業顧問的意見。上述僅為本文件製作時之意見及觀點,可隨時變動,該資訊不應被視作或理解為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