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多元且分散 看好長線投資契機
(本文由富達投信提供)
一個有效的多重資產投資策略,需要足夠的投資機會才能實現預期結果。在主動管理當中,經理人可以透過「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投資標的」來提高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報酬,也就是訊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隨著過去幾十年來市場逐漸發展成熟,大中華區已為資產管理公司提供多樣的投資機會,參與大中華市場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提升投資組合表現。
包括台灣、香港、中國境外股市(在香港或其他國家上市)以及中國境內股市(A股)在內的大中華區股市具備多樣獨特點,經理人的投資能力有很多發揮空間。台灣市場主要受全球科技週期影響,因為資訊科技(IT)產業占MSCI台灣指數約60%左右,其中台積電就占了該指數的三分之一*。我們的團隊正在密切關注最近全球電子設備訂單放緩趨勢,這是近期台股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香港則以金融及房地產為主,分別占MSCI香港指數的36%及26%*。這些產業對利率相當敏感,由於港幣與美元掛鉤,香港的貨幣及利率政策很大程度上受聯準會影響,因此我們密切關注美國利率政策。另一方面,中國內地往香港的資本流動也在香港金融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也關注該影響。
談到投資中國,投資人的定義往往截然不同。外國投資人主要通過離岸市場進入中國(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ADR及在新加坡上市的股票等),本土投資人則主要通過境內A股市場投資中國。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進入管道及限制,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滬港通等。投資人應該要意識到,在岸和離岸對中國的曝險截然不同。
中國離岸市場目前主要由騰訊、阿里巴巴等新經濟互聯網巨頭主導,這兩家公司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權重共佔 約30%*。這些公司影響著大多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是參與中國消費產業的重要管道,但中國本土投資人目前無法直接投資該類企業。
另一方面,A股的產業權重較為均衡,國有舊經濟企業在A股所占比重較大。在岸市場比離岸市場更多元化,前十大股票只占MSCI中國A股指數的四分之一左右,MSCI中國指數的前十大股票則占了指數超過一半的權重*。與離岸市場相比,在岸市場受到散戶投資情緒及資金流動的影響較大。
大中華區的特色為投資人提供了良好的風險分散管道。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在我們的大中華多重資產策略中,我們減碼台股配置,並提高中國在岸及離岸市場的部位,大中華區的多元性使我們能夠輕鬆完成這種投資產業、風格的轉換。在富達多重資產投資團隊中,我們透過由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動態配置資產,以追求超額報酬(alpha),這與我們個股由下而上(bottom-up)的選股方式相輔相成。這種跨越地區及資本結構的廣泛投資機會協助富達多重資產團隊建構多樣化且強而有力的投資組合,為創造alpha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