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新制上路,中國股市影響?
LPR新制上路,中國股市影響?
完善貸款利率機制,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為了提高利率傳導效率,讓利率政策能有效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的計算機制,用以提高LPR的市場化程度,並期許新制度能增加對銀行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而這些變革又將對投資市場帶來什麼影響呢?
 
中國貸款需求疲軟,如何提振是關鍵
圖一、中國的銀行信心與貸款需求疲軟
 
資料來源:Bloomberg;先鋒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09 Q3~2019 Q2;本資料僅為歷史數據,並不作為投資獲利的保證。
 
中國面臨經濟轉型,要從原本的出口大國,轉型為內需消費大國,從原先的世界工廠,變身成為世界的商場,而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如何提振內需與刺激消費,是未來金融政策的重點。
 
學理上,刺激內需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貸款的利率,當貸款利率降低,會提高企業或個人申請貸款的意願,而申請到的貸款,無論是拿來投資或是消費,都可以活絡中國的經濟。而我們從圖一可看出目前中國的銀行信心與貸款需求疲軟,因此,該如何提振銀行的信心與貸款需求,是中國政府目前需關注的議題。
 
新制度上路,讓利率政策有效落實
圖二、新舊制度比一比
 
資料來源:Bloomberg;先鋒投顧整理;資料日期:2019/08/19;本資料僅為歷史數據回測,並不作為投資獲利的保證。
當然,中國政府也知道降低貸款利率能創造貸款需求,但在舊制度下,中國的政策利率並無法有效影響貸款利率(見圖二)。以往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參考貸款基準利率來調整,而貸款基準利率與政策利率並無實質掛鉤,簡單來說,舊的利率制度限制了政策利率對銀行貸款利率升降的影響,使得中國的利率政策無法有效落實到企業與民間。
在新制度下,貸款利率需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而LPR又是參考政策利率(使用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在這樣的架構下,確實能改善利率傳導的效率,並在央行調降政策利率時,有效降低企業與個人的融資成本。
 
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限
新制度主要目的是改善利率傳導的效果,並非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僅部分銀行業可能受到衝擊,因借貸利差可能縮小),短期內預計對整體中國股市影響不大,然而中長期來看,若能透過新制度有效改善利率政策的傳導速度,使得中國央行在推行貨幣政策時能更有效影響到企業與個人,增加了中國央行對整體經濟的掌控度,有助中國整體金融環境的發展與穩定。
中國股市價值浮現,定期定額長期投資
近期的貿易戰與香港議題,使得中國與香港股市皆有回檔,目前中國股市的本益比為13(採MSCI中國指數,資料日期8月19號),低於近三年平均的14.3,中長期投資買點浮現,加上中國股市波動大的特性,建議投資人可考慮定期定額投資中國基金。
 
根據歷史經驗(圖三),定期定額投資中國股市,無論是1年、3年或是5年,平均報酬都高於全球股市,建議投資人可在最近中國股市相對便宜時逢低佈局。
 
圖三、中國與全球股市定期定額報酬比較
 
資料來源:Bloomberg;先鋒投顧整理;資料日期:1998/12/31~2019/07/31;指數使用MSCI相關指數,使用美元計算總報酬;本資料僅為歷史數據回測,並不作為投資獲利的保證。
先鋒投資策略
先鋒投顧認為,近期的中國股市價值面浮現,建議投資人可以分批佈局中國基金,標的部分以H股相關的基金為主,因為H股相比中國A股處於折價的狀態(AH股溢價指數8月19號收盤為131.4且高於三年平均123.9,顯示A股相比H股較貴),加上H股位於香港,相比A股,較受國際資金的青睞。
先鋒推薦
基金名稱 |
7057富達基金-中國聚焦基金(美元) |
以上資料來源(除特別說明):Bloomberg;先鋒投顧整理;以上資料日期:2019/08/20